父母與子女互相理解及包容並不容易,簡單如生活習慣都不時引起衝突,處理不當更會破壞關係。普劇場本周末公演的話劇《少年十五二十時》,將美國經典喜劇《Brighton Beach Memoirs》搬到○三年香港。正值青春期的主角胡隆坡,對性充滿好奇、受家人誤解,大感煩惱之際,爸爸失業帶來經濟壓力,加上社會因「沙士」而瀰漫着恐慌氣氛,一家七口要學習在困境中重新了解對方的處境,並守望相助,家長不妨與子女通過劇中家庭經歷反思親子關係。

《少年十五二十時》原名《Brighton Beach Memoirs》,是美國劇作家紐西蒙(Neil Simon)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作品,多次在世界各地上演。講述一個居於紐約的猶太家庭,如何度過上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。Elsie得知普劇場將會把劇作搬上舞台,邀請到劇場經驗豐富,曾兩次榮膺香港舞台劇獎「最佳導演」的傅月美(May姐)執導,特地向她了解過。

她說,故事圍繞兩個家庭一星期內的遭遇。快將十五歲的男主角胡隆坡,本與父母及哥哥生活,後來姨丈過世,阿姨帶着兩個女兒前來投靠。為養活一家七口,爸爸下班後還要兼職,哥哥中學畢業更要開始打工養家。 「男主角成績優異,目標是成為作家,但他少年不識愁滋味,一天爸爸突然失去兼職,全家開始面對經濟壓力而發生一連串衝突及矛盾。」

May姐指,今次上演的屬改編版,基本故事與原作一樣,但將主角一家從美國猶太人改作香港的越南華僑。「他們要同時面對融入社會及經濟不景的問題,而以○三年為背景,因當年『沙士』肆虐,經濟很差,很多人負資產、破產,貼近原著三十年代經濟不景氣的設定。」

她更向Elsie透露,十年前已導演過這齣戲,但今次接觸改編版仍感到新鮮。因上世紀三十年代紐約與○三年香港差別極大,故要仔細研究不少細節,才可保持說服力。「原著主角一家以收音機接收資訊,但來到香港再窮也不可能只聽收音機,故我們改用不時故障的電視機。如爸爸想賺快錢,在香港就可以開夜更的士。這些都是劇組努力搜集資料及集體討論而成的。」

以香港作背景加上細節固然能增加說服力,但話劇的重點,仍是一家人如何在困境中守望相助,並從中成長。May姐透露,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煩惱,好像爸爸身為一家之主,為幫補收入要駕夜更的士,怎料因太勞累而暈倒。哥哥為人正義,為同事抱不平而開罪上司,差點被辭退,但又不能失去工作。「整套劇很生活化之餘,亦有不少衝突矛盾。如哥哥在經濟最拮据時竟想到賭博來賺快錢,結果當然不成功,又害怕父母知道,兩兄弟便要想方法去掩飾。雖然劇名是《少年十五二十時》,但我覺得,其實不止男主角,父母、阿姨等中年人面對沙士、失業等問題後亦有所成長,每人都學懂互相體諒,改變做人處事的態度。」

好像主角胡隆坡成績好,反令父母減少關注,影響母子關係。「媽媽經常罵他不收拾,見到他常去踢足球又覺得他只懂得玩,其實他很懂事,自理能力高。媽媽又經常使喚他做事,令他懷疑自己是否父母所出。相信很多年輕人也有過類似想法。」May姐說,除了家庭關係,正值青春期的他亦對性感到好奇,與家人之間產生不少笑料。

被忽視的男主角感到煩惱,但父母過分溺愛亦會帶來問題。May姐指,劇中兩位孻女,阿姨及她的小女兒就是典型的「公主病」。「阿姨自小被家人當成小公主,但當家中有事,媽媽就覺得阿姨寄居於家中,卻不關心家庭正面對甚麼問題,有很多爭吵。阿姨很自然也把小女兒像公主般對待,結果也令大女兒覺得自己不被重視。」

雖然劇情有不少誤解和衝突,但May姐就着Elsie放心帶子女入場欣賞。「這是部喜劇,故最終是大團圓結局。其實紐西蒙在劇中注入了很多個人經歷,因他童年不太快樂,故長大後立志要借劇場帶來歡樂。一家人入場了解劇中家庭如何解決問題,甚至可讓家長反思有否過分呵護子女,還是過於嚴厲。」

Elsie提提大家,普劇場《少年十五二十時》將於本周五開始公演,分別於三月十八至二十日,以及二十五至二十六日在屯門大會堂文娛廳演出。門票現正於城市售票網發售,詳情可到http://www.poptheatre.info/瀏覽。

http://std.stheadline.com/yesterday/edu/octopus/0316go03.html
https://hk.news.yahoo.com/%E5%B0%91%E5%B9%B4%E5%8D%81%E4%BA%94%E4%BA%8C%E5%8D%81%E6%99%82-%E6%BA%AB%E6%83%85%E5%8C%96%E8%A7%A3%E8%A6%AA%E5%AD%90%E8%A1%9D%E7%AA%81-215520026.html

星島日報, 16/3/2016